12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海丝学院”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福建职业院校“出海”记》中报道了我校“海丝学院”起步早,有成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典型案例。
全文如下:
“北有鲁班工坊,南有海丝学院。”近年来,福建省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实施职教“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在全省职业院校建立15个“海丝学院”,实施“一带一路”教育项目55个,打造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的职教品牌。
从“借船出海”转向“随船出海”“带船出海”,由优质资源“请进来”转向主动“走出去”,福建职教正奋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架起一座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的桥梁。
共建“海丝学院”,校企携手“出海”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侨胞一直是福建谋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侨为桥,福建职业院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先天的优势。”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飏说。
福建晋江人林金电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注脚:他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也是“海丝学院”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0世纪90年代,林金电只身来到吉尔吉斯斯坦从事贸易工作,经过数十年奋斗,如今他已是吉尔吉斯斯坦中亚福建总商会会长,牵头联络当地100多家中资企业。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林金电经营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用工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他的企业与很多中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员工本土化问题。
怎么解决?一个偶然的机会,林金电与黎明职业大学建立了联系,双方一拍即合,而且合作越来越紧密。
在福建省教育厅指导支持下,成立于2019年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秘书处就设在黎明职业大学。通过这个平台,福建为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提供政策和资金等诸多方面的支持,探索“中文+职业教育”的“海丝学院”建设发展模式。
今年2月,林金电牵头在吉尔吉斯斯坦申请设立“海丝学院”,商会和黎明职业大学各选派1人担任院长。一方面,黎明职业大学根据商会需求编教材、派教师,赴海外培训员工;另一方面,商会组织当地学校教师和企业骨干来中国学习中文和技术。
很快,林金电就尝到了共建“海丝学院”的甜头。
“当地人跟中国人一起工作,学技术也学中文,在当地很受欢迎。”林金电说,不少中资企业找到他,希望委托“海丝学院”培训员工。
目前,黎明职业大学已在海外设立9个“海丝学院”。“学校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推动商会在所在国注册‘海丝学院’,建立‘政、侨、企、校、校’合作机制。”该校校长王锋介绍。
像黎明职业大学这样积极“出海”的学校,在福建还有很多。
服务国企“出海”,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亮出了船政、交通两块“金字招牌”。该校与福州中洋船务有限公司合作,获巴拿马船旗国培训授权证书,成立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巴拿马海事培训中心,已累计培训国际船员近千人。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与柬埔寨福建总商会、闽柬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金边设立“中柬华文师资培训中心”,出版海外华文师资培训教材,累计举办13期海外华文师资研修班,培训700名海外华文教师。
王飏介绍,福建将研究制定《“海丝学院”建设规程和认定标准》,建设培育若干所高质量“海丝学院”,研发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教材,共同打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标准,助力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此外,福建教育杂志社联合10多所高职院校发起成立了福建省教育学会教育教材建设委员会,着力推动共编共用职业教育教材,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出海”。
拓展海外“朋友圈”,提升留学吸引力
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在制定出台《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6年)》时,专门把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计划列为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福建高校共招收外籍学生5779人,主要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福建6所高职院校在8个国家设立12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林素川说:“这些基地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海丝学院’的设立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下半年,高职院校“海丝学院”建设“提挡加速”。在11月召开的“海丝学院”国际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论坛上,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和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老挝凯文学院等单位分别举行了泰国“海丝学院”、老挝“海丝学院”签约仪式。
频繁飞往东南亚国家,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何振鹏俨然成了“空中飞人”。在马来西亚,该校与4所华文学校签署共建“海丝学院”协议,把人才培养“服务端口”前移至中学,让马来西亚华裔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何振鹏介绍,为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2017年起,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对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报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业,实行3年学费全免政策。目前,已有92名马来西亚学生获免学费。
来自马来西亚的刘文正,现就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2021级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如今已是一名跨境电商“销售达人”。他立足于福建晋江鞋都优势,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面向马来西亚直播销售品牌运动鞋,平均每天能售卖100多双,平均日销售额超过3万元。
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刘文正获得了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谈及个人未来规划,刘文正说:“希望未来能加入‘海丝文化’交流圈,做大中马跨境电商发展交流圈,成为中马两国友好交流的使者。”
共建“一带一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排头兵”。2018年,该校便与曼谷职业教育中心、泰国因他猜商业学院等合作发起共建“中泰国际学院”,在泰国高校设立“海外分校”。该校“仓储管理事务”等课程已获得曼谷职业教育中心认证,并在泰国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黎明职业大学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合作举办“黎明海丝学院(印尼)”,成为覆盖东南亚五国、辐射“一带一路”的海外办学平台。
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总会长叶子栋说:“中国经济、科技等方面发展迅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物流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学子新的理想留学国家。”
人才培养受认可,学子远道上门来
疫情期间,年逾七旬的泉州双喜科技学校董事长杨培峰来到福建省教育厅,表示有一批越南籍学生想来校留学,希望“尽快让他们来泉州学习”。
双喜学校是一所非营利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由泉州双喜制衣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入7000万元独资创办。这样一所中职学校为何能吸引如此多外国留学生前来就读?
越南留学生裴氏芳草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在越南河内纺织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出人意料地选择到双喜学校读中专。才一个多月时间,裴氏芳草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我来泉州主要想学好中文和技术。”裴氏芳草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在服装厂工作,她的同学从双喜学校毕业后回到越南,因为既懂技术又懂中文,在当地中资企业很抢手,“我弟弟明年高中毕业,我准备带他来泉州读书。”
在双喜学校,像裴氏芳草这样拥有本科学历的留学生并非个案。“他们学成归国后,很快就能走上企业管理岗位,工资收入大幅增加。”杨培峰介绍,仅今年秋季,就有32名越南学生来双喜学校就读。
“在国外办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本土化,可以节省很多成本,因此,不少当地中资企业希望我们学校帮助培养培训人才。”杨培峰说。
目前,泉州双喜科技学校与河内纺织工业大学等13所越南院校联合办学,与缅甸金光学院等8所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使“海丝学院”建设更加多元化。仅越南、老挝、缅甸就有45家中资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到该校短期培训,还与孟加拉、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的服装行业协会签订10项合作协议。
泉州双喜科技学校在“中文+技术”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并非个案。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莆田餐饮集团紧密合作,采取校企双向培训培养的方式,实现该餐饮集团人才的本土化、国际化。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主动对接服务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与园区企业共建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打造中印尼产业合作研究中心(智库),组织开展“语言+技能”培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中文+技术”的印尼员工。
“福建省高校和职业院校常态化开展‘一带一路’办学合作交流,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将建设完善‘海丝’教育教学资源,加大培养‘语言+职业技能’人才力度,并安排专门经费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现‘海丝学院’可持续发展。”林素川说。
今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要求职业教育结合产业“走出去”的需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批“海丝学院”等“中文+职业教育”品牌。
王飏表示,福建将以产教融合为推手,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吸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外福建商会、中资企业加入海丝学院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海丝学院”项目运行规则,做好“以侨为桥、校企同行”的职教“出海”文章。
国际化办学是学校特色之一,近年来学校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老挝、肯尼亚、加蓬、加纳、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设13个“海丝学院”,在“海丝”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招收培养125名海外学历教育留学生;为百宏集团越南公司、马来西亚锦佳建筑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宏展贸易及运输有限公司、菲律宾达沃工业园等中资企业海外项目和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030人;开展“海丝学院”华裔中学生数字能力课程班,培训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师生255人;为非洲肯尼亚、加蓬、加纳开展酒店管理(西餐、烘焙、酒店服务)、木工加工技术、电子电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培养非洲“工匠之师”111人,制定《越南纺织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等职业标准6项;长期承办“中国寻根之旅”之夏(冬)令营和“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分别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阿联酋、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比利时、港澳台等28个国家和地区10000余名华裔青少年。承办第45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福建省选拔赛、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等20余场世界技能大赛和国际赛事。学校“海丝学院”案例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典型案例、中华职业教育社《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职业教育合作案例集》优秀案例等,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