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中国方案,吹响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角,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路径,提供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也是一种先进模式、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甚至是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是渗透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每个角落中向阳向上的力量。既包括以创新驱动的高新科技,也应包括积极作为的主观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人。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带领大家取得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的专家、学者,也离不开落实新产业新技术的“新质劳动者”。有“新质劳动者”的参与,才能助力“制造”向“智造”转型落地,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即“新质劳动者”的主阵地,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更要深入研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机结合。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适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产教融合一校企合作-企业学院一职业启航班一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打造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大师组成的“三元双师”师资队伍。组建“职业启航班”成立数字技术学院,与泉州电信共建“泉州市数字产业学院”,举办专业育人研讨会,有力保障了数字化育人的多种资源整合。
学校遵循扬长教学和特长发展,倡导“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实施“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举办“运动习惯比试大会”等系列活动,营造“靓装、微笑、被需要”校园文化,构建良好的“新质劳动者”的育人环境。
(作者系全国轻工行指委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执行董事王树生)